今天下起了蒙蒙小雨,公园里散步特别舒服,心里有股浊气慢慢被清掉了。站在圆台正中抬头看天——灰蒙蒙的,广阔辽远,无边无际,心也跟着开阔起来。拉到宇宙远景来看,只是一个一米多的生物站在地球表面抬头看向宇宙罢了,你是如此渺小。
这两天又放松放纵了起来。我特别享受这种大把闲暇的时间,但又觉得时间过得好快,我好像什么都没有做。如果你问我“那你想做什么呢?”啊,我又答不上来——我好像什么都不想做。
我的自我要求忽高忽低——有时候非常严格,哪怕只是一些小错误、小瑕疵,我都会牢记在心,不断苛责自己;但有时候又会彻底放纵,不管不顾地玩乐、熬夜。今早睡醒的时候,我就在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标准?它们的分界线究竟是什么?
就在我对着手机口述的过程中,突然灵光一现——每次我苛求自己,都是因为这件事与他人相关;而当我放纵自己时,往往是自娱自乐,没有影响到别人,即便颓废,也不会严格要求自己。
所以,事实就是:我对自己的严苛,本质上是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那些小错误、小纰漏暴露了自己的缺点,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招来嘲笑或轻视,所以我才会格外在意。仔细想想,即使是放任自流,我也会苛求自己——比如长时间不出门后,我会在想象中觉得别人已经认定我是那种整天宅在家里、昏天暗地自娱自乐的人,是不被社会欢迎的人,于是还没等别人看不起我,我自己就先不自信了,觉得自己不行,开始畏畏缩缩、窝窝囊囊。
另外,我越来越享受对着手机自言自语,讲述当下的想法和感受。过去我习惯书面记录,但书面表达总是过于抽象,不记录具体事情,回看时很难代入。而现在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即兴脱口而出、边想边说然后用AI整理的方式就非常好。我在口语表达时有很多口癖,会频繁出现“呃”“啊”“那么”“就是”这类连接词。我很佩服那些说话简洁、连接词少的人,也想成为那样的人,而我本来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差,不爱说话的习惯更是加剧了这个问题。
以前我也会苛责自己为什么做不到,但现在意识到,这种苛求也是渴望被别人认可,想说给别人听,然后我就原谅了自己。当我对自己不再苛求,而是关怀、理解时,内心真的涌起一片宁静与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