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为人师者

油管上有个荷兰的青椒把自己的导读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课程上传了。在第一课里他讲了这样一些事情:

1 使用哪本书,讲了这本书有a/b版,选择的书里同时包含了a/b版内容。但学生可以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母语译本,鼓励这样做。 2 使用了哪些二手观点/解读参考书。 3 自己的背景,这个人本来是学物理的,后来去学哲学去了。哲学PhD。 4 明确说明自己是哲学教研方向但不是康德专家,不是专门研究康德的。 5 强调自己对康德的这本书特别着迷,有热情,inspired,而且,这不是他第一次上这个课,这是他第二次上这门课,有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和学生们探讨、和教学反馈的经验。 6 这不是哲学入门课,如果对莱布尼兹,洛克,巴克利,休谟这些人比较陌生,那应该先去学一年到两年的哲学入门课,搞清楚哲学的基本概念和问题再来听这个课。


不管这个人课讲得怎么样,我觉得一个老师首先是应该这样把前因后果上下文交代清楚的,其次,他的课不是要表达个人的opinion,因为,这不是在讲解自己的学说。如果康德来讲这个课,或者维特根斯坦讲自己的哲学研究,或者蒯因来讲自己的word and object,或者克里普科开讲naming and necessity,那可以牛逼的说这就是我的学说,不服来辩,let’s debate。

没到那个高度和地位,没有那么强的原创性,就不要处处标榜自己聪明,教学就是interpretation,解读,不是老师一个人的解读,是人类有史以来学者们和公众们的解读,有好的视角,见地,流传广泛,易懂,和逻辑通顺的那些。

当老师最重要的心态,是当自己是学者界和知识界的布道者,客观观察者,细节放大者,观点搜索者,事实呈现者,以及学生在探索和消化事实的过程中,一个不错的讨论者,而且当然可以承认自己的错误,或无知,和局限性。

老师不是权威,不是意见推销者,不是偏狭者,不是自大狂,不是学生鄙视器,不是试卷生成器和批改器,也不是灵魂灯塔,不是特种人格扮演者。

老师是知识的一部分,而不是知识是老师的一部分。


以上,是个人认为的「为人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