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https://weibo.com/5659598386/MC9aHlgl0
经常有各路自媒体教人怎么怼亲戚,教人如何在老家优雅的保持逼格。
但实际上,我们之所以在家乡显得格格不入,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中国的高速发展。
中国的城乡发展速度差异极大,有北上广深这种世界级大城市,也有停留在90年代的村庄。
经济发展的不均衡使得不同地域的人们很难平等交流、互相理解。
省吃俭用的人家觉得冬天开电暖器费电太浪费,但大城市的人们谁愿意为了省电费而冻着自己呢?
你小时候,觉得爸爸妈妈很厉害,长大了,你去了更大的城市、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你发现父母告诉你的道理都过时了,没用了。
曾经心目中高大光辉的父母也开始慢慢变成愚昧无知令人烦的老头老太太。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人是环境的产物。
那些实际中用不到的知识、经验,再高大上也会被遗忘。
试问工作多年的我们,还能不能解出当年高中的数学题?还记不记得当年背诵的各种知识点?
最终我们熟练掌握的,一定是我们天天运用的东西。
人会逐渐适应环境,寻找到当下环境中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例如在小地方,凡事要靠关系,没有关系背景,在当地寸步难行。
建立关系最简单的方式,自然是嘘寒问暖、拉家常,谁家生了孩子,谁家夫妻吵架,谁家男人升官,这些在小城市都是很有价值的信息,也是维系人情社会的重要手段。
像是相亲,在小城市讲究的就是知根知底、门当户对、亲上加亲,这种婚恋方式在我们看来很落后,但在小城市这种较为封闭的稳定环境下,是极为有效的方式。
在大城市这种方式就行不通了,因为人员流动性大,你遇到的异性,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很难在初期就有全面深入的了解。
小地方出个渣男,很快全城都知道了,换作大城市,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习惯了商业社会的年轻人,回到家乡,面对这些自然会难以适应。
但这种不适应带来的反感,并不该变成一种仇恨。
如果说猫的报恩,是把老鼠放在你家门口,你不会怪它,反而会觉得它可爱;那么当父辈用不适合我们的方式去表达情感时,为什么我们就不能去试图理解他们呢?
我们和故乡之间的矛盾,并不在于年龄,而在于环境。那些留在老家生活的年轻人,和你多半也没什么话可聊。
生活环境决定了人的差异,这种差异很多时候并不能用高下来区分。
要知道,新中国成立至今只有短短的七十年,当1940年美国小朋友坐在电视机前看《猫和老鼠》时,我们爷爷奶奶那一代人正在和侵略者打仗,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不识字,连大米白面都吃不上。
打完仗,大家就开始忙着搞基础建设,从废墟中建立新的国家。
我们的父辈,就是出生在这种环境下。
他们小时候过年能吃上一口肉,就是莫大的幸福。
他们不懂什么叫幼儿心理学,他们不懂什么叫家庭教育,他们更不明白怎么样建立和谐的亲密关系。
他们关心的,就是吃饱、穿暖,别饿着孩子。
如果把我们放在他们所处的环境下,我们一定能做的更好吗?
如果不是父母供我们读书,让我们有条件去更好的学校、去更大的城市,我们会不会成为那些被别人家孩子鄙视的「被抛弃的同龄人」?
我知道有很多人的家庭不幸福,我也明白这种家庭带给孩子的是终生难以愈合的阴影。
你可以远离他们。
你可以不原谅他们。
你可以拒绝他们对你生活的建议。
你可以独立的开始自己的新生活。
你可以让自己成为更好的父母。
你可以不让父母照顾你的孩子。
但我不希望你总是心怀仇恨。
每一代人,都会有他们的局限性。
我们的父辈有,未来我们也会有。
我不想很鸡汤的劝你原谅什么包容什么,那些伤害、痛楚都是真实存在的,不是一鸡汤说放下就能放下的。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这些也只是不完美人生中的一部分,这个世界不可能完全按照我们的心意去改变,很多家庭矛盾也绝不是相信爱就能解决掉的。
我只希望当你偶尔想到过去,或偶尔需要和亲人相处时,能够理解这种大时代背景下的局限性,能够内心平和,而不是感到愤怒或沮丧。
人生总是充满缺憾,但这不妨碍我们去追求幸福与快乐,总陷入痛苦与仇恨,其实受伤最多的,还是自己。
转发区
丧尸君_ 2023-04-16: //@月际榴莲:转发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