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有不得,反求诸己,这个“反求”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特别容易从“对外攻击”,变成“自我攻击”。 其实这是一张硬币两面而已,焦虑并没有改变。 [兔子]对外攻击,其实是攻击性指向外部世界:都是原生家庭害我,都是老公害我,都是婆婆害我,都是老板害我。 [兔子]自我攻击,其实是攻击性指向自身:我可太差了,这都做不好。

那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说要“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吗? 答案非常明确:反求是反省,是改进,是行动。 ❌绝对不是【自我攻击】。 那反省和自我攻击有差吗? 当然有。

下面我们来做个练习,觉察两者的差别: “我今天其实可以有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而不会让老公有一点不快。” 这是【反省】。 “我怎么又这么既要又要?再这么下去我老公要出轨了,我要被抛弃了。”这是【自我攻击】。 发现了吗?这两者的情绪和产生的动力是完全不一样的。 [给你小心心]反省的情绪是对事不对人,是以“我可以拥有更幸福生活”为出发点的,而没有评判我这个人如何如何。它不会损伤我们的正反馈。 [给你小心心]自我攻击的情绪是带着恐惧,带着评判,害怕被抛弃,以这样的动力去勉强“提升”,勉强提供情绪价值,但是往往东施效颦、言不由衷。

我很喜欢丢勒的一幅名画,他的自画像。这幅画充满了恰到好处的光影和满满的细节。它是艺术界从宗教画(画上帝画天使)到写实的一个转折,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这幅画既是自画像,又蒙了一层神圣的光影。 人性和神性的高度统一。 [兔子]我们面对自己的不足也是如此:要去达到神性和人性的平衡。 [给你小心心]当你带着圣人的标准严苛的要求自己,不管你是不是也会意识上这样要求别人,对,不管你会不会这样,周围的人都会觉得被圣人的标准严苛地要求着。 [给你小心心]而这,就是自我攻击的潜意识,“我要当个圣人,我的缺陷让我羞耻”。 它同样会化为巨婴一般对外部世界的暴怒和躁狂:“你没有照顾好我的要求,你就该去死。”很多人的愤怒,其实都来自【我不能控制外部世界】。

那我们究竟应该带着怎样的情绪和觉知去改变呢? [兔子]答案是:人性和神性的统一。 神性来自发自内心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心甘情愿为之付出,并毫无付出感。 而人性则发生在当我们遇到阻碍,遇到结果远不如期待的时候,要把自己当凡人,也要把别人当凡人。 [兔子]我们学会对自己说:一切负面情绪,都有存在的理由,而我选择和这样的负面情绪在一起,不逃避。

这就是反求诸己的意义。 否则,你很容易看似“反求诸己”,实际掉进自我攻击的万丈深渊。


转发区

布尔费墨 2023-02-17: 反省的目的是改变自己,而不是攻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