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你要追求的是什么自由?

1、当自由等同于欲望的时候,自由就变成了自由的反义词。

2、尽管我们的肉体处在不自由之中,但是我们的精神却可以是完全的自由自在。

3、外在的自由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外在自由的原因是内在的自由。

以下问答来自布老师的人生情感咨询服务。如果你也需要咨询,请点这里

提问:布老师您好,我是一个大三的学生。前几年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们被关在学校里,不能自由进出。因此,我就有了强烈的对于自由的渴望。最近我必须做一个人生决策,究竟是考研还是出国。我学习成绩还不错,考研的把握比较大。但是我更想出国上学,因为我觉得国外的学校更自由一些。如果毕业之后能在国外工作会更好。老师您的人生经验比较丰富,应该能够理解我对于自由的渴望。我其实也知道出国留学性价比比较低,所以对这个事情一直没有把握。请老师指点,谢谢。

回答:关于出国留学这件事,我在其他的文章里说过很多次,今天就不说了。我主要想跟你聊聊自由的问题。

我前些天的文章里聊到爱情。现代社会把爱情捧到一个神圣的高度。自由也是非常类似。在这样一个社会,没有人不说自己不追求自由。在美国,政治上相对立,斗得你死我活的双方都号称自己是在追求自由。更有许多人把自由延伸到很多其他的东西上。例如奶茶自由、车厘子自由、口红自由、穿衣自由等等等等。

凡是求而不得的东西,凡是人们认为我应该得到却没有得到的东西,都被人冠以 「自由」 二字。本来,自由的反义词是奴役。而现在,自由的反义词是「我买不起」。自由变成了欲望的同义词,变成了欲望的遮羞布。

当自由等同于欲望的时候,自由就变成了自由的反义词。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内心被欲望所主导,他的喜怒哀乐来自于占有了某个消费品、社会地位或美色,这个人就变成了欲望的奴隶,就变成了外物的奴隶。

一个被外物玩弄于股掌之间的人,一个被动物本能支配的提线木偶,就算他能得到全世界的财富和名气,权力和美色,他仍然是个不自由的人。而一个身处于牢狱之中,被剥夺了所有的外在的自由,被剥夺了财富名誉事业家庭一切的人,只要他的内心还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把内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上,不被外界所左右,他仍然是一个自由的人。

我说的这种人有一个现实中的例子。那就是《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维克多 · 弗兰克尔。也有一个虚构的例子,那就是《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 · 杜佛兰。

在《肖申克的救赎》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安迪把自己锁在监狱的广播间,并且翘着二郎腿,在广播里放了一首歌剧。这段歌剧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中的片段。这个电影片段要表达的是这样一个意思:尽管我们的肉体处在外界的重重(chóngchóng)的约束和不自由之中,但是我们的精神和意志却是完全受自己掌控的自由自在。

内在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去要求外界,不是去要这个人给我提供什么,那个人不要对我做什么。因为我们很可能对外界无能为力。而我们唯一拥有百分之百掌控的,是我们的内在。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无论外界如何改变,我们都能够坚守自己内心的原则,那么可以说我们已经生活在自由之中了。

你也许会说:我们不管外界,只管内在,那岂不就成了阿 Q 的精神胜利法么?我只能说,这是对中国最精华的古典文化的曲解。我们掌控自己的内在,首先就是为了不被外界所改变。如果一个人的内在被外界控制,做了名利享乐美色的奴隶,那他改变外部世界的可能性就是零。一个人首先不被外界所改变,才能谈得上去改变外界。

Insititutionalized(体制化),这个很长的英语单词,因为这个电影被广为人知。那什么是体制化?在电影里解释得很清楚:所谓体制化,就是因为你的肉体处在高墙之中,因此你的内心逐渐地被环境所改变,逐渐地适应环境而无法逃离。即使你的肉体逃离了这个环境,你的内心仍然无法逃脱。

电影中的 「老布」,因为生活在监狱里太久了,所以离开监狱不知道如何生活,只能结束自己的生命。他就是体制化最好的注脚。

安迪的内心不被外在的高墙改变,他还没有被体制化。所以他终能逃出监狱,重获自由。可见,外在的自由是一种结果,而不是原因。外在自由的原因是内在的自由。改变世界的原因不是你要求世界改变,而是你的内心足够强大,因此才能不被世界改变,而是改变世界。

所以你知道了吗?我听见你说要追求自由,就想问你你要追求的是什么自由?是内在的自由还是外在的自由?如果你追求的只是外在的自由,那你就算跑到天涯海角你都无法得到自由。自由不是有没有人管你,而是自己内心能否坚持正确的思考,坚持做正确的事情。

如果你内心拥有完全的自由,你就能够从内而外生出一种 「浩然之气」。有了这种气质,你方能做到 「虽千万人吾往矣」。你才能逃脱外在的枷锁。因此一切向内求,一切要求自己。所谓 「君子求诸己」,也正是这个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