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忘物忘我,从心所欲

1、忘物,就是放下对外在的过分渴求,而是从内在获得快乐。

2、“我” 是我们的敌人。人生幸福的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不是别人,而正是 “我”。

3、我们一旦形成习惯,这个习惯就会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就会变得轻松简单。

以下问答来自布老师的人生情感咨询服务。如果你也需要咨询,请点这里

提问:布老师你好。我最近一直在关注你,并且认同你的很多观点。我希望能按照你说的方式来要求自己,做到修身正己和利益他人,放下与外在的敌对,与世界融为一体。但是我现在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我试图这样做的时候,就感觉精神很紧绷。因为时时刻刻都在要求自己做对的事情,随时都用道德来约束自己,评判自己,我觉得心里很累。有的时候就对这种道德约束有一点点厌烦,想放弃,但是会觉得既然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我应该坚持下去。我每天就在这种坚持和放弃之间来回摇摆,让我很痛苦。我希望布老师能给我提供一个方法,让我能够更顺利地进入修行的状态,而不是总有现在这样的紧张感。谢谢。

回答:你好啊,很高兴你能够按照很高的标准进行自我要求,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如果我们能做到修身正己和利益他人,放下与外在的敌对,与世界融为一体,确实能够得到一种解脱的快乐,但是我们同时也会与惯性作斗争。这种努力确实会给我们一种紧张感。如何消除这种紧张感?要做到三点。

第一点就是忘物。

所谓忘物,就是放下自己对外在的过分渴求。这种渴求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例如,很多人只是在拥有某种外在的东西,例如身材、长相、高学历、高收入、豪宅和豪车等等的时候,才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有的人只有获得某些人的认可,例如得到父母的认可,得到爱情等等,才能认为自己是有尊严的,是值得被爱的。

从外部渴求价值和肯定,就等于把自己幸福的钥匙交给了别人。如果人一旦把最关键的东西交给了别人,那么他就永远也无法得到安宁和满足。这样的人既可怜又可悲。

一个人想要获得快乐,就必须忘记对外在的渴求,而是从内在获得快乐。当一个人的内心充满了喜悦和满足之后,他就会对周围的人带来关爱和幸福。一个对周围的人带来关爱和幸福的人,一定能够从周围的人的回报中得到更大的幸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得到人生的幸福,必须做到忘物。

忘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减轻压力的过程。因为我们对外在的渴求很大程度上并不是外在的物质和精神本身带来的,而是我们想要用这种物质或精神与他人进行比较。有的人考上了大学,本来应该开心的,但是他却因为别人考上了更好的大学而不开心。有的人得到了父母的爱,本来应该回报父母,但是他却因为自己的兄弟姐妹得到了父母更多的爱,而怨恨父母。如果我们不再对外在的物质和精神进行渴求,那我们也就没有了比较的压力。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忘物,让我们在轻松的同时得到幸福。

第二点就是忘我。

很多人认为,我的人生不幸福,是因为父母没有给我一个好的性格和条件。很多人认为,我不能富裕和快乐,是因为被人剥削。很多人认为,别人的冷漠和背叛才是他成功路上最大的阻碍。他们其实根本就没有明白,人生幸福的道路上的最大阻碍,不是别人,而正是 “我”。

“我”是我们的敌人。因为它让我们注重自身的感受,而不是人生的使命。我们看见了成功的人,理性告诉我们应该去向他学习请教,但是 “我” 不同意,因为它会产生嫉妒。有人对我们说风凉话,指指点点,理性告诉我们应该忽略这些无用的声音,但是 “我” 不同意,因为它会产生仇恨。我们看见了十分想要,却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理性告诉我们不可以碰,但是 “我” 不同意,因为它会充满贪婪。

人的恶习大部分是因为自我的膨胀导致的。大部分的失败也是由这个任性自私的东西造成的。因此,如果一个人能够忘我,他就能拥有强大的自控力。拥有自控力的人才有资格去追求理想,才有资格去领导别人去完成理想。因此,忘我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能力,但是这种能力就如同忘物一样,它不是来自于索取,而是来自于释放。

忘物是放下对外在的物质与精神的过分渴求。而忘我是放下自己的骄傲、自卑、怯懦和妄想。忘物的人能从内心中得到最本真的快乐,而忘我的人不会让私欲干扰自己的修行。

“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正因为孔子忘记了小我,后世的人才能帮助他成就大我。忘我,让我们在轻松中得到成就。

第三点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第一次游泳的时候,虽然能大体上做到教练要求的动作,但是我们会很紧张,因为我们的注意力一直放在动作上。我们刚拿到驾照,第一次开车上路的时候,同样也会高度紧张,把注意力放在油门刹车方向盘上。

但是如果我们一直游泳,一段时间以后,你就会发现游泳的动作就成为你的一部分。你只需要想我要往前游就可以了,而不是去想每只手每只脚每一次呼吸应该怎么做。你开车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发现这部机器已经成为你的一部分。你不需要再去思考油门和刹车怎么踩,方向盘怎么打,就好像你用筷子吃饭的时候,不需要思考每个指头应该怎么动一样。

在不熟悉,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用意识做事会让人感觉很累。但是我们一旦形成习惯,这个习惯就会变成潜意识的一部分,就会变得轻松简单。所以我对你的希望,就是你能坚持做下去。这样你就可以把它训练成你的习惯,你的潜意识。

孔子说自己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他 70 岁的时候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但是不会超越规则。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规则已经变成他的习惯。因此,你的紧绷、累和厌烦。都是来自于没有养成习惯。如何才能养成习惯?你从内心里不抗拒它,没有外物的干扰和自我的否定,养成习惯只是时间问题。很多人做不到这一点,是因为他们太着急了,越急于求成越紧张,越紧张越会出问题。

忘物忘我,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几个要求其实挺高的,连孔子的弟子都未必能完全做到。但我们不能因为难而放弃。因为修行不是几天几个月的事情,而是一个长达几十年的非常漫长的过程。所以我们要用一个舒服的姿态,来高效地做到这些。

以上的话就是给你一些灵感,具体怎么做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探索。毕竟孔子说:“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给他指出一个方面,如果他不能由此推知其他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