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人不是榨汁机
1、最终决定一个人的一生是否幸福的,是他主观的选择,而不是客观的条件。
2、对孩子成长最重要的,是要启发他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仁爱、向善和拥有勇气的自由。
3、一个人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并不需要从外在输入什么。因为人的内心天生带有向善的德性。
提问:布老师您好。我是一个 7 岁孩子的母亲。我想向您咨询关于孩子教育的问题。从孩子出生开始,我们就注意学习养育和教育的方式,因此会听到很多不同的声音。有的人说孩子应该在爱和自由中长大,从小接受到父母无条件的爱,长大以后就能用爱来面对世界,活得充实幸福。有的人说孩子应该从小被严格管教,父母不应该表达太多的爱,也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自由,因为得到满足的人容易躺平,得不到满足的人才会去奋斗。我们听到这些相反的观点,无法去分辨对错。所以想听听您的看法。谢谢!
回答:你的这个问题非常好。
我不知道你有没有用过榨汁机。有的家庭会买这种机器给孩子榨果汁喝。榨汁机的原理就是,你放进去猕猴桃,就能出来猕猴桃汁。你放进去西柚,就能出来西柚汁。对吧?
你是否想过一个问题,有没有可能,你把西柚放进榨汁机,机器会给你出来猕猴桃汁?
这确实是个奇怪的问题。但是思考这个问题,有助于让我们理解人之为人的本质。
我们人类之所以拥有智慧,是因为我们拥有自由意志。所谓自由意志,就是一个人可以选择,可以用意志来决定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就意味着,对我们做同一件事之后,我们未必会有同样的反应。因为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反应。
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如何对待一个人,这个人就必然会如何思考,如何行为,那么就等于说这个人是一台机器,而不是一个人。否定人的自由意志,就是把人当成了机器。这不仅是对人的贬低,也是不符合实际的。
从小被父母无条件地爱的孩子,长大后未必会用爱来面对世界。因为首先,无条件的爱可能只是父母的主观想法,对于有的孩子来说,可能永远也不会满足。其次,接收到爱,和用爱来面对世界,没有必然的关系。有的人会认为别人就是应该爱我,关心我,而我完全不该爱别人。这种极度自私的人在生活里到处都是,我相信你一定也见过。
那么反过来,从小被严格管教,没有得到太多爱,也没有太多自由的孩子,就会去奋斗吗?未必。这种人可能会对世界很失望,觉得生命很无聊,反正是一场痛苦,不如早点结束的好。《肖申克的救赎》里面说:
正是这个意思。
对于一个人的一生,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是什么?是环境吗?是父母吗?是身份的贵贱,富有或贫穷,或者当下流行的思潮吗?都不是。最终决定一个人成功还是失败,幸福还是绝望的,是他主观的选择,而不是客观的条件。
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我有幸读到了一本书,就是弗兰克尔《活出生命的意义》。在这本书中,他详细记录了自己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做囚徒的经历,并且反思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的思想和行为到底是被什么决定?是周围环境,还是自由意志?
我给你读一段书里的内容:
其中,这句话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有一样东西是你不能从人的手中夺去的,那就是最宝贵的自由,人们一直拥有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这就是孟子说的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一种至大至刚的勇气。是否拥有选择正确的思想和行为的勇气,才是我们人生能否幸福的本质。
因此,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最重要的,不是给不给他爱,也不是让不让他去承受辛苦,而是要启发他意识到自己拥有选择仁爱、向善和拥有勇气的自由。
在你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你列出的两个观点,就是忽略了人拥有选择的自由,而是把人当成了机器。一台榨汁机,你放进去苹果,就出来苹果汁。你放进去橙子,就出来橙汁。你给孩子付出爱,孩子长大就会去爱。孩子不会爱,因为小的时候没有得到爱。或者,你让孩子吃苦,孩子就会去奋斗。不让孩子吃苦,孩子就会躺平啃老。如此等等。
而孔子认为,人不是榨汁机。一个人选择正确的人生之路,并不需要从外在输入什么。为什么?因为人的内心天生带有向善的德性。
用孔子的话讲,就是 “天生德于予”:我的品德不是我妈妈对我输入的爱榨出来的,也不是小时候家里穷,吃苦得来的,而是上天给我的。
用孟子的话讲,就是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向善是人的本性,就像向下流是水的本性。
所以,孔子一派在回答 “人如何才能去爱别人,如何才能为自己和他人的幸福奋斗?” 这个问题的时候,不是选择向外求,不要求外部环境如何,而是选择向内求,从自己的内心去寻找仁爱,寻找分辨善恶和做正确的事情的能力。也就是弗兰克尔所说的“在任何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自由”。
这才是最宝贵的东西。这才是我们要教给小孩子,让他受用一生的东西。这就是我讲授 “孔子人生哲学” 这门课程的原因。我希望能把我们中国传统中最精华的部分,通过这种方式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