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和弦为什么叫“和”弦?

1、比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主动真诚地理解沟通对象,看到他做事背后的动机。

2、很多人无法与身边的人相处,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他们自己。

3、与人相处,不要去刻意求同,而是要追求与不同的人和谐共处。

提问:布老师您好。我已经报名您的孔子人生哲学课,想利用这个机会咨询一下关于我和婆婆相处的问题。我的宝宝刚刚出生半个月,因此我公婆从外地过来给我们帮忙,家里也请了月嫂。就在这一段时间里,我婆婆就和月嫂产生了矛盾,具体情况是她想让月嫂在约定好的工作职责之外再顺手多做一点事,遭到了月嫂的婉拒,心里就不舒服。我在婆婆面前替月嫂说话,结果婆婆就和我吵了一架。这是我们第一次吵架。我的婆婆是那种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的人。这种性格和我差异很大,我觉得我们未来会很难相处。我想请教布老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更好地与婆婆相处?

回答:家人之间的沟通和相处问题,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我从几个方面来给你讲一下吧。

第一,沟通的前提,是主动真诚的理解

很多人喜欢谈沟通技巧。但是比沟通技巧更重要的,是主动真诚地理解你要沟通的对象。

如何理解一个人?我们不仅要看到一个人的行为,还要看到他做事背后的动机。很多老年人,尤其是辛苦了一辈子的那些,他们普遍不能接受请月嫂保姆,因为觉得是在花冤枉钱。要是请了月嫂保姆,那就要把这个钱赚回来。

我觉得你婆婆的这个行为还是很简单的,也是她性格的体现。既然是简单的人,那就采用比较简单的沟通就好。

第二,沟通的技巧,要多谈共同利益,少谈分歧

媳妇与婆婆沟通,如果是大事,最好要老公去说。因为母子关系是牢不可破的,但是婆媳关系就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如果是平常的事情,也要小心说话。

与人沟通的时候,要多谈共同利益,少谈分歧。例如月嫂工作职责这件事情,如果你对婆婆说:“我和月嫂谈好的工作职责不包括这个,所以你不能叫她做这个。” 你这样说,不会有好的效果,反而会在你们之间制造矛盾。

你要从你们两个人的共同利益入手。你们的共同利益是把孩子带好,让孩子平安健康。你要表达这个意思:“月嫂晚上带孩子已经很累了,如果白天还要给我们额外干活,那么晚上工作的时候就会偷懒打瞌睡,就会照顾不好宝宝。”

如果还不行,那就更进一步:“我听新闻里说,有些月嫂给孩子偷偷喂安眠药,甚至打孩子的,都是因为和雇主家的人吵架生气,才想要通过孩子报复雇主。所以我们对月嫂还是客气一点才好。”

这些是我的建议,你也可以想一些适合你们情况的说法。

第三,与身边的人相处,就是与自己的一部分相处

很多人无法与身边的人相处,是因为他们无法接受他们自己。

一个圆锥体,投影到 xy 轴是一个三角形,投影到 xz 轴是一个圆形。对于这个圆锥体来说,xy 轴上的三角形和 xz 轴上的圆形,都是 “外在” 的东西。但是这些“外在”,都来源于圆锥体的内在属性。

你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老公。有什么样的老公,就有什么样的婆婆。你有这样的婆婆,正是你本身的一种投影。不仅是她,你的工作,你的朋友,你的财富,你的孩子,都是你身上一部分的投影。

人其实生活在一个六面镜子的房间。我们周围的人,发生的事,表面上看来杂乱无章,实际上都是我们本身创造和吸引的。所以我们和周围的事,身边的人相处,就是和自己相处。接纳你身边的人,就是接纳你自己。

第四,不刻意求同,而是要追求与不同的人和谐共处

我不知道你会不会去逛一些家乐福、沃尔玛之类的大型超市。我逛这种大型超市,或者淘宝的时候,就会感叹:人类制造出来的商品种类真是太丰富了。这里面 90% 以上的东西都是我完全不会买的。我们知道了这件事,反过来想一想,我们买的东西,别人可能也是完全不会买的。

人与人的不同天然存在。没有人和别人完全等同。就连我们自己的父母夫妻子女都做不到,更何况夫妻的父母。所以追求人与人相同,是没有意义的。追求别人完全了解你,也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学音乐,你一定学过和弦。一组不同的音在一起,例如 do mi sol 三个音,组成了 C 大调和弦。

而和弦之所以叫“和”弦,就是因为它是不同的音组成的。这说明不同的事物在一起,才能叫做“和”。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我们与人相处,不要去刻意求同,而是要追求与不同的人和谐共处。刻意求同是压抑人性。因为要同,那么不是你改变,就是别人改变,最后导致谁权力大听谁的,泯灭了个性。和而不同不需要压抑人性,而是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寻求合作共赢。

人与人的差异是永远存在的。即使没有了差异,我们之间也一定会有利益冲突。但是如果我们抱着求和的心态,就几乎能和任何人相处。

与人相处需要时间和耐心。真心去理解别人,假以时日,就能得到一些好用的小技巧。例如心直口快、刀子嘴豆腐心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有时候会令人厌烦。但是好在她一般说完了就完了,不会往心里去。与这样的人相处其实很容易,不要当面起冲突,等气消了一般不难说话。

总结

当你发自内心地去理解别人,从双方的共同利益出发去劝说别人的时候,往往会有比较好的效果。不要排斥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它们其实是我们自己内心的投射。要用时间、耐心和真心去理解别人,就能与周围不同的人和谐共存。这就是我们能从孔子人生哲学得到的智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