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两种快乐

1、人生有两种快乐:得到的快乐和付出的快乐。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而付出的快乐是长久的。
2、死亡是对 “得到” 的终极毁灭。所以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得到,而在于付出。
3、幸福与痛苦就在一念之间。想要得到长久的快乐,就需要把看待人生的视角从得到转向付出。

提问:布老师你好。我最近有一个人生的困惑想要咨询你。我今年 35 岁,生活在上海,有过短暂的婚姻,没有孩子,后来一直是单身独居,在上海有一些房产。最近我认识了一个小我十几岁的男孩子,和我走得很近,我们之间无话不谈,心灵相通。我们不是恋人关系,却比恋人更亲密,我很享受这种感觉。我最近有一个想法,想要生一个小孩子。这只是一种直觉,我还说不清楚是为了什么。很多朋友说,我交往的人太年轻,和他一起养孩子不够稳定。也有朋友说我这个年纪再要孩子,对我是很大的负担。总而言之,他们都反对我在这个年纪要一个孩子的想法。我今天找到布老师,就是想问问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要或者不要孩子,对我的人生会发生怎样的影响?

回答:感谢你问我这么重要的问题。这也是我最近主要思考的内容,很乐意与你分享。

想问你一个问题:人生是有规律的还是没有规律的?如果有,如何去寻找人生的规律?

在我的上一篇文章[[200826-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里,我提到,如何从复杂的事物中寻找规律:我们需要从复杂多样的事物中寻找它们的共同点,然后以这种共同点为尺度,去丈量那些复杂多样的东西。我们需要从不确定性中寻找相对确定的东西,然后以这种相对确定的东西为锚,去衡量那些不确定的东西。

我们看着全世界的人,大家肤色、语言不同,社会阶层,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也各种各样,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不同的状态和追求。人生看上去是千差万别,是杂乱无章,毫无规律的。

于是很多人以为,一个人的行为是没有规律的,或者完全是由他的意志任意控制的。在一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月的时间维度上看,这种说法确实有些道理。但是如果你把时间的维度拉长到 10 年,30 年,50 年,你会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以 10 年作为一个单位来看待人生,你可以观察到一个现象,就是我们在人生的不同的阶段,都会需要几乎完全不同的东西。但是不同的人在同样的人生阶段,往往都需要相似的东西。

例如,一个人在蹒跚学步,牙牙学语的时候,他饿了会哭,困了也会哭,没有妈妈在身边更会哭。因为当时的他觉得,吃好睡好,母亲的关爱才是最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都是浮云。等他再长大一点,进入童年时代,他会觉得和小伙伴玩耍才是最重要的,什么吃饭睡觉都会抛在脑后。这两个阶段的孩子,不会觉得钱是很重要的东西,甚至不会有钱的概念。

再大一点的孩子,十几岁,开始了解社会,他会对钱有初步的概念。他会觉得钱真是好东西。有的孩子在这个时代会经常和父母要钱花,甚至偷父母的钱,和小伙伴们去买吃的,享受花钱的快感。在此之后的十年甚至二十年左右的时间,他可能都会觉得钱是世界上最好的东西,花钱是世界上最大的快乐,钱能解决人生的一切问题。他甚至觉得,他的人生之所以过得非常痛苦,就是因为没有钱。他会想各种办法去搞钱,甚至为了钱和父母兄弟姐妹反目成仇,做出自己都会后悔的一些事情。

过了这个阶段的人,例如 40,50 岁之后的人,他的人生几乎已成定局。他不会再幻想什么,也不会再和别人争抢什么。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欲望越来越低,无论是食欲、物欲、性欲,还是各种各样的享受,他都慢慢地失去兴趣。进入人生后半场的人,在欲望降低的同时,他的情感世界会慢慢地进入孩子的状态,他对于获得关爱,情感归属和精神慰藉的需要越来越高。

通过以上的解读,我们会发现,如果拉长时间的维度,在生命中的每一步,我们在意的事情都在不断地变化。而且我们在意什么,不在意什么,好像都并不是受我们控制的。以前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在多年以后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曾经认为完全没有意义的东西,在很久以后会越来越重要。人在幼儿和童年时代需要关爱胜于金钱,人在青壮年需要金钱胜于关爱,但是到了人生的后三分之一,我们的需要好像又回到了童年时代。

所以你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我和你的年龄相似,都进入了人生的后半场。在这之前,我们可能花了大部分的时间去追求金钱享受之类的东西。现在突然会觉得这样很无聊。在这个人生阶段,我们慢慢地会觉得,自己需要得到和付出关心和爱,这才是更让自己开心的事情。

去年秋天,我父亲来上海看我。有一天晚上,我陪他出去剪头发,在路上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他对我说,现在的社会出现了很大的问题,表现在人们都非常自私和浮躁。这是因为人们大都只在乎自己得到了什么,不在乎自己要为别人付出什么。我听了这番话很受触动。于是我开始思考得到和付出的问题。

我意识到,人生有两种快乐。一种是得到的快乐,另一种是付出的快乐。

得到的快乐是短暂的。如果一个人只在乎得到的快乐,那么他的人生几乎就只剩下痛苦和无聊。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全部人生意义在于得到什么,那么在得到之前,他会面临巨大的痛苦。一旦得到了之后,快乐很快就会消失,他又会面临漫长的无聊。他最快乐的瞬间,是已经具备得到某件事情的资格或金钱,但是还没有得到这个东西的时候。这种机会是短暂的,也是不常有的。于是他的大部分的人生就只能在痛苦与无聊之间摇摆

在我接过的上千场咨询中,我发现大多数来咨询的人都活得很痛苦。他们为什么痛苦?因为他们总是以得到,而不是付出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如果你以得到作为人生的终极目的,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永远无法满足你。

因为你是人。人是贪得无厌,不知满足的。普希金的童话《渔夫和金鱼的故事》就完美地讲述了这个道理。渔夫的老婆得到了一个新的木盆,她不知道满足。她成为一个贵妇人,她也不知道满足。她成为了女皇,她仍然不知道满足。到最后她什么也得不到。

如果一个人只在乎自己得到了什么,那么他人生的后半部分,就会面临一个越来越紧迫的终极问题,那就是死亡。

每个人都必须死亡。不管你得到了任何东西,哪怕是全世界最奢侈的锦衣玉食,最顶级的荣华富贵,在死亡面前都要清零。很多人对死亡极度恐惧,他们健身,吃药,想要延年益寿。但是任何的锻炼和药物,都只能拖延,而不能阻止死亡。死亡是对 “得到”的终极毁灭。以 “得到” 作为人生出发点,一个人在越来越逼近死亡的时候,会感觉到巨大的无力和痛苦。

而付出的快乐是长久的。如果一个人只求付出不求回报的时候,那么在他付出的同时他就已经得到了快乐。如果接受他付出的人,在未来给他一些感激或回报,这对于他来说又是意外的,加倍的快乐。所以以付出为快乐的人几乎始终是快乐的。但是以得到为快乐的人呢?却几乎永远是痛苦的。

所以,人生的幸福与痛苦,往往就在一念之间。例如两个人做着同样的工作,那个热爱他的工作的人就很幸福,那个并不热爱他的工作,只想赚钱的人就很痛苦。尽管前一个人的工资可能不如后一个人多,但是热爱自己工作的人得到的不只是工资,还有工作带来的满足感。而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不管你给他多少工资,他仍然会觉得活得很痛苦,赚的工资不够多,是运气不够好,或者是老板剥削了自己。

两个母亲同样是生了一个孩子,把孩子带大,一个爱孩子的母亲就会觉得很幸福,另一个不爱孩子的母亲就会觉得很痛苦。觉得幸福的母亲,是因为她能够感受自己为孩子付出时的那种快乐。在将来,孩子给母亲情感回报的时候,她就会获得加倍的快乐。那个只想着自己会得到什么的母亲,她就完全无法体会这种快乐。对她来说,养孩子就是一种苦刑。

所以,人生想要得到长久的快乐,并不在于你要得到什么,而在于你要付出什么。你想要得到这种长久的快乐,就需要你把看待人生的视角从得到转向付出。

人们总是问:我的家人、朋友能给我什么?这个世界能给我什么?我做什么,才能赚到更多的钱?如果你转变了视角,你会提出新的问题:我能为家人、朋友付出什么?我能为这个世界付出什么?我做什么,才能为别人带来更多的幸福?当你转变了你的视角,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完完全全变成了不一样的地方。你人生的道路要比之前宽阔千倍万倍。

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具备了他那个年代的人身上的最优秀的品质。他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从不问 “我能从这个人身上得到什么?”,而总是在意自己能不能帮上别人的忙,能为别人付出什么。他一生赚钱不多,但是经过他帮助的人何止几百上千人。也有人接受了他的帮助之后,不懂感激和报答,甚至从此形同路人,他也不是很在乎。他说:我帮助过的人,有十分之一能感激我,我就已经很开心了。

我从小在他的身边长大,对此耳濡目染,却不以为然。直到我走入社会多年,我才醒悟过来:我父亲这样的人在这个世界原来是非常特别的,而且越来越少见了。他一生口碑很好,朋友很多,过得非常舒心,并不是因为他得到了什么,而是因为他心里装着他的家人,他的朋友,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我相信,我把他的生活哲学传递给这个世界,也能帮助到别人,同时让他特别的开心吧。

你问我该不该把一个小孩子带到世界上来。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需要对你的生活状态有所判断。根据我的判断,你现在慢慢地体会到了,**生命的意义不在于得到,而在于付出。**你希望把一个生命带到世界上来,为他的幸福而付出,让你体会到付出的快乐。所以我支持你的判断。你应该再有一个孩子,甚至不止一个孩子。

至于你的男朋友是不是能承担父亲的责任,我觉得不要强求。人类需要夫妻共同养育孩子,是因为在农业和畜牧业的时代,一个女人无法单独养活孩子。但是现在的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女人也可以单独养孩子的时候。我们在农业和畜牧业的时代养成的习惯可以得到改变。

为别人付出是很开心的事情。为自己的孩子付出是世界上最开心的事情。希望你能由此而获得长久的快乐,并且体会到生命的意义。

延伸阅读: 《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 《寻找人生的意义》 《像英雄一样生活》 《生命的河流》